沉痛悼念王保树教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师资力量  >  永远怀念  >  沉痛悼念王保树教授  >  正文

追忆文章:明理楼的灯光

发布时间: 2015-06-24    浏览量:

明理楼东南角,有一缕灯光。在我的学生时代,这缕灯光一直陪伴着我。1999年的12月31日,空气中洋溢着迎接新千年的欢愉。这样一个好日子,爱玩的我发誓不能错过。如此这般,2000年的钟声终于敲响了,回到学校已经是凌晨。悄悄的,潜入东门。再悄悄的,经过明理楼。抬头一望,有一缕灯光,它是那么的耀眼,在这千年之交的凌晨。没错,这是409熟悉的灯光。王保树老师,同学们经常亲切的称为“保树王”老师,在这样一个万众欢腾的夜晚,年近六旬的他,依然安静的在办公室里潜心学问。

我站在明理楼下良久,心情有些复杂,这缕灯光从此在我心里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当我找出各种理由懈怠时,当被琐事缠绕并且无法挣脱之时,我总是想起这缕灯光。它是我心中的明灯:老师年纪那么大了,还自学日语;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从未放弃对学问的追求。每次去王老师办公室,先生总在看书,谈笑风生间,总是在鼓励资质鲁钝的我多努力多钻研。

六年求学时光,而后十年为师。说短不长的岁月里,先生是我一抬脚进了明理楼,就想去探望的老师。也是遇到问题后,特想去听听长辈意见的老师。先生的办公室,总是堆满了书,记忆中只有他搬到五楼的大办公室,我才能勉强找个地方坐下来。有一次开玩笑的问老师:“这些书,您退休了打算怎么办呀?”老师笑答:“我就从窗口,一本一本扔下去,看有谁在底下接着。”我心里暗想:若真是这样,这楼下的人,可真是捡着宝了。王老师的书那么多那么丰厚,像一个小型的图书馆,民法的商法的,还有各种外文资料。在清华的日子里,先生总是早早的到办公室,晚上很晚才回去。有时在依稀的路灯下,还能见到他徐徐前行的背影。每次我都自惭形秽,顿生敬仰之情!

王老师总是微笑:冗杂的行政事务,那么多需要处理的问题,在先生那都没有不可解决的。对学术前沿的引领,对后生晚辈的关爱,在我们同学圈中有目共睹。我们沐浴芳泽,并且一再期盼老师能身体康健,在中国法治之路上再贡献点力量。可惜,天不假人……老师上周还抱病参加了民法典的讨论会,在清醒的时光里,无时无刻不关心法学事业。

父亲节刚过,我们失去了一位如父亲般慈爱的恩师!心痛难忍,如泣如诉…… 愿老师安息,不再承受人生的磨难与痛苦、繁华与枯荣!也请老师放心,迟来的民法典,我们终究是等得到的,法治之路虽然漫长,但薪火相传,终将也是要延续的……

那一束灯光,将继续在我的心中闪耀……

学生: 阅春

乙未年夏至涕泣于清华园

作者:刘阅春   清华大学法学院1999级硕士、2002级博士

现工作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