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丰富“大国治理”的相关研究成果,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开设“大国治理前沿论坛”,旨在不定期邀请各学科各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学术研讨或实践经验交流的形式,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和理论支持。
2024年3月24日,“大国治理前沿论坛”第二期活动在清华大学隆重举行。著名中国法律研究者、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Robert L. Lieff讲席教授、张康仁中国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帕克外国法和比较法学院院长Benjamin Liebman(李本)教授作了题为“美国法院的透明度:新的挑战和问题”的主题报告。
本期论坛主持人、清华大学法学院何海波教授在讲座开始时指出,大国治理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思考。本期论坛有幸邀请到李本教授带来有关美国法院透明度的学术报告,进一步更好地促进中美学者间的学术交流。何海波教授对李本教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对到场的各位嘉宾一一作了介绍。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林来梵为本期论坛致欢迎辞。林来梵代表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和法学院公法研究中心,对李本教授和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对于国家治理而言,公正司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司法公开是公正司法的一个前提,也是当今中国备受瞩目的一个课题,因此本次论坛的主题设定富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他特别指出,这是一场跨国度、跨学科、跨界别的学术活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像今天这样中美两国学者之间所开展的民间交流活动,则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随后论坛正式开始,李本教授首先指出,在美国对于司法透明其实没有一个单一的定义,至少包含法院公开裁判文书、当事人提交的诉讼文件、与案件相关的所有材料,媒体、公众有权参与司法程序,公民对政府(包括法院)运作的基本知情权等方面内容。由于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联邦法院和州法院层面贯彻司法透明度的机制是有所不同的。为什么司法要公开?一是公众有获取信息的权利,二是使法院负责,三是减少信息不平衡,四是促进调解、提高效率等。对于司法公开的历史,他指出,在美国法院文书一直是公开的,历史上普通法赋予了查阅司法记录的权利,宪法第一修正案则赋予了公民对刑事诉讼程序的查阅权。美国更关注司法如何公开,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需要开始应对数字化时代如何进行公开的新问题。
紧接着,李本教授对美国联邦法院和州法院的司法透明情况分别作了介绍,分析了美国近期关于司法透明产生的一些诉讼案例,解释了目前认为美国司法透明存在不足和过度的两种观点。他指出,总体而言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美国发现程序的广泛适用导致其公开的信息明显会更多,欧洲某些国家只公开最后的判决书,不公开案件有关材料。近年来,一些欧洲国家在司法公开方面有许多新进展,比如英国在构建新的中心化的数据库,法国宣称到2025年要实现所有司法判决公开等等。
主题演讲后,现场听众反响热烈,不断就美国司法公开的具体情况进行追问,与李本教授互动频繁。
在随后的与谈环节中,北京大学法学院沈岿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张翔教授、北京金融法院薛峰副院长、清华大学社科学院于晓虹副教授、北大法宝创始人赵晓海总经理、清华大学法学院聂鑫教授、中华司法研究会秘书长李晓女士等都结合自身研究与工作经历就司法公开发表了独到见解。
在各位与谈嘉宾发言结束后,李本教授简短回应了其中一些问题。他认为,美国当前在司法公开上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法院如何公开,而是如何应对公司将有关信息商业化的问题。他指出,大数据分析不是唯一的方法,未来中国法律实证研究应注重将大数据分析与调研等方法结合起来。
最后,何海波教授对李本教授和各位与谈人的精彩发言表示了感谢。他指出,本次论坛使我们对美国司法公开的状况有了更多了解,对中国司法公开的前途也有了更多信心。未来我们需要对司法公开的具体边界、技术和方法做出更多研究。
出席现场的还有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季美君研究员、彭玉研究员,清华大学法学院陈新宇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彭海青教授,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谢元媛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马超讲师,北大法宝晏翀博士等。
本次论坛现场还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青年学子。现场气氛热烈,交流互动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