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5日下午,清华大学国际争端解决研究院“涉外法治与国际争端解决”系列讲座之一在清华大学法律图书馆楼111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世界贸易组织(WTO)上诉机构原法官(首任中国籍法官)、原主席,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CSID)仲裁员、撤销裁决专委会委员,清华大学国际争端解决研究院首任院长、清华大学法学院国际仲裁与争端解决项目原主任张月姣教授主讲,由清华大学国际争端解决研究院院长、法学院教授陈卫佐主持。
本次讲座采用线下讲授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了法学院众多师生校友,以及来自各高校和实务界的专家学者、法律工作者广泛参与,线上线下参会人员超过400人。
图为张月姣教授
本次讲座中,张月姣教授以“我国急需培养高端涉外法治人才”为主题,从“涉外法治”“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维护我国国家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紧迫性与重要性”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我国涉外法治建设的背景、内涵和发展历程,深入揭示了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并全方位、多角度地为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张月姣首先从历史发展的视角详细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涉外法治建设的时代背景和深刻内涵。她指出,要想准确把握涉外法治的内涵,必须深刻领会“两个大局”战略思想,明确涉外法治在“国家法治”和“国际法治”之间发挥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对中国而言,补充涉外法律规则、完善涉外法制体系不仅能够为国家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国际环境,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话语权,而且能够为涉华国际争端解决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
随后,她从“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长远所需”和“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当务之急”两个角度,结合当前的国际局势和时事热点,深度阐释了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她强调,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涉外法治人才特别是高端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是高质量推进涉外法治工作的根基。
当前,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尚不能满足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的需求。对此,张月姣指出,高端涉外法治人才不仅应具备出色的外语水平和研究能力,还应做到一专多能、学贯中西,以自身的真才实学和敬业、高尚的品德修养在业内塑造良好的口碑。她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强调一名涉外法治人才应保持顽强务实、淡泊名利的精神品格。
随后,张月姣从研究、教学、实务等多方面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并表达了对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殷切期望。
问答环节中,张月姣耐心解答了现场参会人员提出的问题。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模拟法庭或模拟仲裁庭比赛,细致、深入地耕耘于某一特定领域,提高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保持求索精神、开阔个人眼界,在实践的磨炼中逐步成长为一名高端涉外法治人才。
最后,主持人陈卫佐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再次感谢张月姣教授所作的既有理论深度又紧密结合涉外法治实践的精彩讲座。他表示,张月姣教授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分析为听众提供了全面了解我国涉外法治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窗口。
参加讲座的专家学者、法律工作者和同学们纷纷表示,聆听此次讲座获益匪浅,并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图为讲座后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