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研究中心  >  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  >  正文

2018年清华-伯克利年度论坛 | 跨国知识产权诉讼:机遇与挑战——着眼美国知识产权诉讼在清华法学院召开

发布时间: 2018-12-14    浏览量:

2018年12月4日,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和清华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的首届“清华-伯克利年度论坛”围绕“跨国知识产权诉讼”主题在廖凯原楼模拟法庭热烈开展。

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专利复审委员会和法院的行政和司法人员,中美两地的公司法律顾问、律所合伙人等,围绕跨境知识产权诉讼的多个视角展开深度对话。

在论坛开幕式上,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院长Erwin Chemerinsky分别致辞,对现场的嘉宾表示了欢迎,回顾了各自的法学院历史发展与社会贡献,高度评价了双方的合作,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双方当场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清华法学院与伯克利法学院进入深度合作阶段。

1.jpg

▲ 图为 | 申卫星院长和Erwin Chemerinsky院长

本次论坛分为五个主题,分别涉及从法律顾问的视角看在何时何地起诉,从司法视角看国际环境中的诉讼策略,外部律师视角——如何看待跨国知识产权诉讼,学术视角:损害赔偿、禁令、救济和应对策略,以及风险缓解、许可及合作策略等议题。嘉宾们围绕跨境知识产权诉讼的判例数据分析,起诉地点和法院的选择,专家证人制度,陪审员和技术调查官制度,无效宣告程序,证据开示,损害赔偿,禁令,风险管理等问题展开演讲与讨论。

论坛的第一个主题为“从法律顾问的视角看在何时何地起诉”,由西部数据公司法务总监Cynthia Tregillis和华为公司知识产权部副总裁樊志勇主持。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合伙人王燎腾就跨国公司在美国开展诉讼的必要性进行演讲,同时也建议为了防止在外国公司所在地诉讼,本地公司可以在比较友好的州建立分部。隆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洪燕从信息和咨询的需求、海外风险管控需求和诉讼协助需求三方面阐述了中国企业在美国的专利诉讼的普遍需求问题。伯克利法学院的Robert Merges教授分析了专利战略的跨国性和专利保护的域内性,并指出在制定诉讼策略时,除了已知的经验,数据分析也是重要的补充。其博士生Bian Renjun从外国人提起专利侵权案件比例,胜率和发放禁令比例等方面分享了中国诉讼的数据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外国企业和个人在中国提起专利侵权诉讼和与中国人相比一样可能得到保护,并具有更高的胜率和赔偿额。随后,知产宝公司CEO普翔从数量、结果、地域分布等方面分析了过去十年美国企业来中国进行专利诉讼数据分析,并指出诉讼手段和策略在全球环境下如何进行更好的保护,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论坛的第二个议题是“从司法视角看国际环境中的诉讼策略”,由前美国联邦上诉巡回法院首席法官、现清华大学法学院荣誉教授Randall R. RADER和专利复审委员会朱仁秀副主任主持。

4.jpg

北京珩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Gabriella Liu从案件的特点和趋势,原、被告的地位等方面介绍了中国主体到美国进行知产诉讼时对当地律师如何进行选择和管理,也强调选择本地律师时应当考虑效率、经验、能力、创意、责任心和忠诚度。Orrick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席王翔McKool通过8个案例介绍了中国律师应当如何选择美国法院,并提醒大家仲裁也是不可忽视的争议解决方法。Smith律师事务所负责人Kat Li主要介绍了美国最高院的TC heartland案的司法影响。台湾智慧财产法院大法官熊诵梅通过技术事实的认定,法官与技术检查官的合作,法庭之友和专家证人等制度介绍了台湾地区法院对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情况。Steptoe & Johnson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Tim Bickham向大家介绍了美国的陪审团和技术调查官的制度。专利复审委员会刘铭处长介绍了中国无效宣告程序的行政效率、与专利质量提升的关系和权利要求的修改情况。

5.jpg

论坛的第三个议题为“外部律师视角——如何看待跨国知识产权诉讼”,由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竺农范和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际红主持。Morgan Lewis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绍斌对比了中美两国的证据开示和证据收集制度以及相对应的诉讼策略。Winston 律师事务所董事长Tom Jarvis介绍了ITC(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行政程序的时间短、胜率高的优势。Covington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冉瑞雪通过分享自己代理的美国钢铁诉中国政府案件介绍了美国的ITC行政程序,并认为ITC的337调查可供跨国或者外国公司作为救济渠道。前美国专利商标局中国高级顾问Mark Cohen呼吁大家关注知识产权诉讼实践中的职业道德和保密问题。美国驻北京大使馆的知识产权随员Duncan Willson展示了美国大使馆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司法态度以及大使馆对美国企业的商业争议解决的帮助。

论坛的第四个议题是“学术视角:损害赔偿,禁令救济和应对策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明德主任和伯克利法学院Mark Cohen主持。作为损害赔偿专家,NERA公司总监Richard Eichmann介绍了第三评估方是如何依据市场份额、假象的谈判、比较相似市场等因素进行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评估。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蒋舸对中国专利法中三倍惩罚性赔偿的规定是否更接近最优的威慑目的进行了反思,并分析了补偿、威慑和惩罚这三个专利损害赔偿目的的关系。Merges教授着重分析了公共利益问题,并强调禁止权利滥用在判断具体案件中的重要性。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崔国斌副教授通过回溯中国司法文件中“公共利益”与禁令救济的关系的历史,指出公共利益是禁令救济的考虑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Stuart Chemtob分析了反垄断调查及诉讼中的代表性案例。周云川介绍了知识产权诉讼的支出及诉讼费用问题。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的郝元研究员分享了她对知识产权法与反垄断法的关系的思考,指出两者有着推动创新的共同目标,也有不同的根源。

论坛的第五个议题是“风险缓解、许可,以及合作策略”,由VIA公司总监Thomas Chia和北大国际法学院副教授Joy Xiang主持。Google公司的Kurtis MacFerrin与大家分享了专利池和开放协议网络的当前发展概况。台湾联发科技公司前副总裁Wei-Fu Hsu与我们分享了企业从初创到成熟的三个阶段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IBM公司的法务总监Cheney Xu介绍了IBM眼中的中国未来IP发展趋势。中伦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石必胜和大家分享了中国的技术类合同诉讼的基本信息。

在论坛的尾声,Robert Merges教授与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崔国斌副教授致闭幕词。Merges教授表示十分荣幸能参与这个盛会,认为本次论坛是清华知识产权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期待两校未来会有更多更好的合作。崔国斌副教授对莅临的各位嘉宾和在场的工作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希望社会各界人士以后能继续关注并支持清华知识产权的发展。

▲ 图为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Robert Merges教授

▲ 图为 |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崔国斌副教授

至此,大会圆满结束。本次论坛以“跨国知识产权诉讼”为题,对“诉讼策略”“救济机制”“风险缓解”“合作策略”等话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架构起中美知识产权对话的新平台,对当前知识产权学界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