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程,又名张卫平,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诉讼法学科负责人,中国民事诉讼法研究会会长,中国检察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带教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学院客聘教授。1979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1986年研究生毕业留校执教,1993年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留学,分别在东京大学法学部和一桥大学法学部学习研究,1999年初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任教至今。1987年晋升为讲师,1992年获得硕士生导师资格,1993年从讲师直接破格评聘为教授,1996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章程老师率先提出了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转换问题,并提出了以民事诉讼体制转型为导向的,一整套关于民事诉讼体制、模式的宏观分析框架以及制度调整的理论与技术,形成了具有个人独创性的民事诉讼体制及转型理论。曾著有《程序公正实现中的冲突与衡平》《诉讼构架与程式》《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关键词展开》《推开程序理性之门》《民事诉讼:回归原点的思考》等一系列相关著作。
明理楼5层,一间古朴悠然的办公室,中间被巨大的书架及色彩斑斓的书籍隔开,静逸规整,此间屋子的主人,在这里不断重新构建着民事诉讼规则。“等一会了吧?刚刚参加完一个会议,真的是太忙了。”在老师忙碌之间的短暂休息,我们有幸聆听章程老师的感悟与情怀。
专注以恒,方得始终
对于采访的邀请,章老师告诉我们,自己过往经历已经有很多的报道了,在“法制日报、法学名家”等作品中都专门的报道,包括名为“雕刻时光”的专题故事,现在都可以很方便的查阅到。因此在采访中,章老师并未着重讲述其个人经历,而是更多地谈及了他的人生感悟与思考。章老师认为,就个人经历与感悟来说,在学术界有相当地位,取得一定成就之人,不是情商高、条件好的,而那些专注质朴、持之以恒的人,更能灌注出成功的花朵。“因为这样的人容易分心,容易心猿意马,反而最终多一事无成。比如,有很多人日语比我好,发现问题能力比我强,但是他们都没能坚持,没能专注于自身的领域,最后反而落在了后面。”
章老师作为民事诉讼法研究会会长,不但要组织大家进行研究,根据相关的社会现实状况服务于民事诉讼法;与此同时,也一直在不断加强自己的研究,虽然没有准确的统计过,但章老师很可能是民事诉讼领域里发表著作最多的人,同时在研究上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章老师能有如此成就,是数十年如一日埋头耕耘的结果,也是其专注坚持的现实体现。
“15分钟细分法”与“四个面对”
在谈及自己的工作时,章老师无不感慨时光的宝贵。“你们可以看到,我现在计算时间都是以15分钟为单位的。”每天大量的专业工作,又承担着其他的任务,章老师介绍了自己的15分钟细分法。“我的许多活动都预约在上一个活动结束后的15分钟左右,而自己工作的安排也以15分钟为单位。这样既可以做到不慌乱,又可以完成更多的事情。”
作为清华大学知名教授,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科领军人物,同时担任着众多分量颇重社会兼职的章程老师,其日常工作中势必要与许多方面打交道,老师将其概括为“四个面对”:“一是面对法学院,要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和研究工作,完成相应的科研任务;二是面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解答学生的疑惑,指导硕士生、博士生;三是面对媒体,每当有新法规、新案例、司法解释等出台,总有媒体来采访,需要为大众能够理解这些法律而进行讲解;四是面向司法机构,需要从学术角度解答各种问题,而且很多问题是立体复杂的,从各个基层一直到中央层面都存在。”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而事务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且每块工作都可谓极为重要,不可懈怠。然而,章老师在面对自己所总结的“四个面对”的工作中,却处理的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甚至于相得益彰、成绩斐然。这既是老师“举重若轻”极强的调适水平与工作能力的体现,也是他对专注质朴、持之以恒的人生态度的坚守。
对高校行政工作年轻化的看法
章老师并不支持高校行政工作年轻化的做法。老师认为,年轻学者应该将精力多放在学术上,而不是在行政上。年轻学者正是逆水行舟之时,应该多多积累,不应该把精力分散到学术之外的事情,章老师自己就一直以来没有担任过行政上的职务。“应该说,从能力上来说,90%的人都能做好行政工作,因为行政工作不需要过多的创新,行政的工作大多是有章可循,照章办事的,行政如果总是主张创新并不有利于管理;相反,只有10%的人能够从事顶级学术研究,学术上的创新要远远难于行政上的创新。”现在,很多学校利用行政来推动学术,年轻老师多做行政的做法也是值得商榷的。干部年轻化是政府主导、行政主导的一种变形,年轻有作为,有干劲。但是,学术是不需要过多干涉的,以行政的作为来推动学术研究,结果很可能是越有作为越腐败。
漫谈清华法学院的建设
章老师认为,目前清华在办学,科研管理方面,都还是一些工科化的影子。清华作为工科历史传统悠久的学校,讲求少说多干,脚踏实地。人文科学对清华的影响小一些,自由开放的程度会不及一些其他学校。所以在办学中注重差异,改善办学方法,这对于法学院同样很有必要,文科应该还是按照文科思维来管理。当然清华法学院是在一张白纸基础上建立起来,开放性的吸收各方面的法律人才,没有历史包袱,对于人才培养不拘传统,避免“近亲繁殖”要做得要好的多,其视野也更加多样化、全面化。
老师提到当初自己来清华法学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看重了北京以及清华的平台。“法律与政治关系紧密,北京是政治的中心,也是法律产生和生产的中心,清华的政治地位比较高,有更强大的话语权和社会影响力,清华建法学院一定是全国最好。就像苹果如何想做智能汽车一样,有着自己的研发体系、经营模式、销售渠道,以及早就在社会上树立起的口碑,即使在零的基础上也容易迅速做大做强,走向成功。我一直认为,这是我一生中非常正确的一个选择。”
老师提到,自己当时想去北大任教但没有被接受,因为北大只愿意接受本校毕业的学生任教。这正体现了清华大学法学院对人才的不拘一格,兼容并蓄。正是北大对老师的“拒绝”,成全了清华拥有这样一位诉讼法学大家,这对清华法学院乃至于对整个清华大学,都是一种幸运!
而且,法学院在建院之初就决定,不按照行政划分,不设立各学科的研究室,而是努力学习国外,以老师为中心,展开科研、教学。这样一来,清华抓课题申报可能不如一些大学的法学院。但是抓课题的方式,是按照行政化的方式来运行,是一种生产项目,各个研究室就是生产单位,各个老师要领取生产任务,按照生产任务来完成生产目标,并不符合人文科学的研究规律。人文学科的特点是以个人研究为核心,按照市场来组合,可能一时的效率不是那么高,但对于思想的创新和进步是更有利的。
关注司法改革,为重塑诉讼体系而求索
章老师始终关注着司法体制改革,一直在努力为重塑诉讼体系而求索。章程老师认为,司法改革最重要的是保持独立审判,司法审判权要独立行使,以法律来调整社会关系,中立的司法机关来判断才能保证公正,没有独立的司法身份不能保证中立。目前司法改革的重点在于去地方化、去行政化、去非专业化。最近设立的巡回法院,并没有从制度上改变,保证法官的独立审判。但是巡回法院可以在实际上使得最高法院能够更加接近社会,接近案件。着对于树立司法权威,减少诉讼成本,稳定社会秩序,减少对北京的涉诉信访的压力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也是展示最高法院的规范司法运作,改善当地司法状况。
“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身体上的竞争”
对同学们的期望,除了思考与专注,章老师提到最多的就是锻炼好身体。“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身体上的竞争。身体不好就会在竞争中落后,所以给同学们的建议就是多锻炼身体,一方面是通过锻炼能保持健康的体魄,有体力和精力应对生活;运动让人始终保持一种简单、向上、质朴的精神,人就自然会积极乐观,心情舒畅。”
章老师自己就是体育健将,平时非常喜欢各种运动。在本科的时候,就考取过国家篮球裁判资格证,游泳、乒乓球、保龄球等都非常擅长,前年还获得法学教授杯羽毛球赛双打冠军。“我现在不仅是羽毛球爱好者了,更是发烧友。无论在国内教学还是去国外参加学术活动,总是会带着一副球拍,走到哪打到哪。”
什么样的学生易于成功:勤思考、够执着、不埋怨
章老师认为,有这样几个品质对于一个学生是否能够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是勤于思考,因为思考是研究创造的源泉,是逻辑构建的过程,应该时刻保持一种对知识好奇求知的态度。二是坚毅执着,坚毅执着代表着质朴的情感,能够让人做事更有持续性,可以持之以恒的专注于自身的领域。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不埋怨。埋怨是对外在环境的一种消极态度,有人在遇到困难时,喜欢埋怨外部环境不好,但是认真想想,在人生的境遇中,有多少外部环境又是好的呢?我们大部分人的周围环境都不是天生就非常优良的,而埋怨的人,因为总是将错误都推在别人或外物的身上,会降低自己的奋斗意志;不埋怨,就会不断的寻找自身的原因和弱点,力图改变外部环境,才有动力奋发向上。不埋怨的态度会改变一个人气质与精神,深蕴着积极进取的力量。如果具备了这几个方面的品质,对未来的发展必将大有裨益。
【记者手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自从99年到清华法学院开始,章老师一直在一线从事教学,每年都承担本科生的民事诉讼法教学课程,今年也远赴深圳为法律硕士开设民事诉讼法和证据法的课程。历经16载教学时光,章老师不辞辛苦的指导了几千名学生,传授研究方法、学习方法。就在采访后的第二天,章老师又将启程前往烟台大学法学院进行两周的教学援建工作,播撒法律的智慧。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注意到,章老师多次接到最高法的电话,就举证责任分配等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解释问题,给予法律意见。作为我们国家民事诉讼法学会会长,章程教授还要负责组织和领导我国的民事诉讼相关研究。教学、科研、实务,章老师为民事诉讼法的重塑与构建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在法律的道路上,章老师一直在以自己的思索与专注,为程序之正义与公正之实现而不断求索。
采访撰文:孙业凯、张朔宁(2013级法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