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廷中,辽宁省铁岭市人,中国海商法学知名学者。现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海商法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理事,中国船舶代理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海运学院(上海海事大学)国际航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吉林大学法学硕士学位;韩国海洋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法学博士学位。英国牛津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剑桥大学法学院和圣. 爱德蒙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上海、厦门、大连、韩国、英国、北京……面前亲切和蔼的老师,用他那微带东北味儿的睿智话语,将他精彩充实、引人深思的人生历程娓娓道来。每一个地方都承载着傅老师难忘的体验,见证着他拼搏进取的轨迹;每一分坚持与奋进,都书写者傅老师“起于甲板之上,竞成海商法学名家”的传奇经历。
年少求学路,几多“贵人”扶
50年代出生的人,在人生的黄金时段都没有避开那段不寻常的动荡。傅老师在谈话之初,出人意料地选择了用感恩的心情讲起了年少时的这段特殊时光。“我一生遇到了很多‘贵人’,小时候就遇到了个好老师,他告诉我,动荡是暂时的,不能放弃读书和学习,我有一些藏书你可以拿去看。”讲述时,我仿佛透过傅老师的眼睛,看到了他对这位老师由衷的感谢和钦佩。就这样,在那个蔑视知识的年代,傅老师在师长的帮助和感染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又得益于一批从北京大学和其他著名高校分配到当地任教的大学生,在他们的教导之下,傅老师吸取了更多的知识营养,也开阔了眼界,这些都为他后来进入上海海事大学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课堂上傅老师那娴熟的英式发音,终于在此处找到了原因。“我不算聪明,但我的学习态度特别认真,因为我们毕竟经历了十年浩劫,因此,对来之不易的学习生活倍加珍惜。有一次,担任英语泛读课的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布置作业,要求我们背诵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撰写的报告文学——《西行漫记》中的一章。老师要求每个学生背诵其中的一段,并且在第二天上课时要检查。在课后,好多同学都没有认真准备,但我却利用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将这一章的内容全部背诵下来。当然,第二天上课时,只有我一个人背了出来。”“那时英语学习资料非常少,有一次,南京路外文书店新近一批英文辞典,据说只有15本,我们天不亮就去排队。”
海商法学名家,起于甲板之上
“工作呀!一开始不能想得太理想,任何工作都是历练。”谈起毕业后分配到的工作,傅老师先说了这样一番语重心长的话。我们似乎可以想见,七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成绩优异,意气风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竟是负责船舱理货,工作枯燥,在学校学的理论用不上,还要实行三班倒,轮到大夜班时要从夜间12点工作到第二天早晨8点。我到厦门工作的第一年除夕之夜就是在海面上的船上理货现场度过的,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早晨,下班后匆匆吃一点饭,要抓紧时间休息,下午还要上4点到12点的小夜班。但是,傅老师谈起这段经历,并没有沮丧和怨忿,取而代之的却是深感收获满满、大有裨益。“我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通过在最基层的工作,对港航的工作流程有了全面的了解,掌握了大量第一首资料,这对于我后来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在一年之后,傅老师正式进入中国外轮代理公司厦门分公司,在工作中也愈发地得心应手。
傅老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海商法。相对于其他部门法而言,海商法有着较为鲜明的独特性。深厚的航海贸易实践和大的航海贸易氛围的熏陶,对于海商法的理论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海商法与海运贸易密不可分,是一门非常重视实务的法律学科,其众多基础理论都源于航运实践中的经验和惯例,并在此基础上上升为法学理论,所以研究海商法更要求密切地从实务入手,而一味空谈所谓理论在海商法这种特殊领域往往是行不通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是傅老师年轻之时丰富的基层海事船务经历和体悟,为他日后的海商法研究奠定了深厚的实务基础,充分提供了一条“行知合一”的绝佳途径。对于傅老师而言,起于甲板之上,竞成海商法学名家,即是命运的冥中注定,更是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奋斗有为所致!
任职大连,缘牵法学
然上有高堂双亲健在,孝顺的傅老师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在辽宁老家的父母,权衡之下便决定调入大连海事大学工作。“在当时,我家的兄弟姐妹有好几个在南方工作,父母年纪大了,孩子们都不在身边不行啊!” 而刚到大连海事大学的工作,却并非令傅老师足够满意的,“我之前学的是海运管理,刚到大连时,我被安排到科技处从事科研管理,由于专业不对口,一开始挺郁闷的。”有心人总是善于抓住各种机会学习和提升自己,纵然工作专业不对口,却也正是这份原本并不那么“心仪”的工作的影响,让他在冥冥之中走上了法学研究之路。“后来发现这份工作有很多值得学的东西。而且我有机会参加各级科委组织的业务和法律培训,最起码在这段期间里我对知识产权法有了一定的掌握,也渐渐对法律产生了浓厚了兴趣。”
孜孜不倦地学习,无疑是老师一生恪守的志向与追求。三十二岁那年,已然并不那么“年轻“的傅老师决定赴吉林大学攻读法学硕士学位,正式开始了他与法学的不解之缘。随后,傅老师便开始在大连海事大学任教,从事海商法和国际经济法的教学和研究。命运总是给人以无法预期的路径,傅老师坦言说起初他并不想成为老师,并且随着教学和科研生涯的推移,傅老师却发现自己再也不愿离开校园,离开教师这个岗位。“人这一生总要留下些东西,不能都是钱,我在学校里,和学生待在一起,总能督促我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鲜事物,还能专心写文章、做研究……”
“教授是教授,学习是学习”
一九九二年,不满四十岁的傅老师已成为副教授。此时恰逢中韩建交,一位身兼韩国总统法律顾问的韩国海洋大学教授,想在中国招收一名博士生。机会难得,傅老师果断做出决定,并在努力做通家庭、学校各方的工作之后,赴韩国攻读三年,取得了博士学位。“在刚刚提出去韩国学习时,有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有人冷嘲热讽。也有人说,你现在已经是副教授了,过不了多久就会评上教授,这时出去学习太不合算。”顿了顿,傅老师神色郑重地说,“教授是教授,学习是学习,如果为了评教授而放弃学习机会,实际上是功利主义的表现。”
因缘际会赴清华,学术教学贡献彰
傅老师与清华结缘还是源于一次偶然。在一次外出讲课时,一位听课的学员告诉他,清华复建法学院,正在引进教授,该学员建议傅老师前去一试。这次偶然的机会,实则有着必然的结果。傅老师多年来孜孜不倦的学习,勤奋进取的习惯,优异丰硕的成果,使他成为清华大学法学院复建后所急需的宝贵人才。
任教清华之后的傅老师笔耕不辍、潜心学术、醉心教学。作为清华大学法学院海商法领域的一面旗帜,傅老师以其艰苦奋斗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在科研上不断地开拓创新,在教学中不住地教书育人,为清华大学法学院复建短短2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与成绩,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无止境,远赴英伦
2002至2003年,傅老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先后赴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事学术访问和研究,在此期间,他每天进出图书馆和资料室,完成了一项重要的课题研究,也进一步开阔了眼界。但是,提起这段经历,傅老师再次谦虚地用到了他经常讲的一句话:“感谢这个时代又给了我一次机遇。”
寄语学子:“无论干什么,都要有所准备,机会只会属于有所准备之人”
傅老师在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时感慨他这一生充满了许多变数。而他也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反复告诫我们有几点应该注意:一是做事要有恒心,不经过努力和付出,不要轻言放弃。二是干什么工作都有用,有些工作你一开始可能不满意,但如果你态度端正,虚心学习就能有所收获,有些东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到;再者是要多听一听过来人的意见,那些有丰富人生阅历的人总能从不同的角度给年轻人以启发和指导。虽然时代不同,人生也不能够复制,但那些基本的道理,必经的过程却是不会改变的。最后,无论干什么,都要有所准备,机会只会属于有所准备之人。
“你们生在了好时代,在你们身上有很多我们这一代人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你们生长在顺境当中,缺少的是挫折教育,遇到困难容易钻牛角尖。因为缺乏实践经验,书生气要多一些。”傅老师还举了一名法学院毕业生选调至农村工作的例子,他曾嘱咐这位毕业生,要搞好农村工作,首先要了解农村,与群众搞好关系、只有和群众打成一片,他们才能和你说心里话,才能顺利开展工作。如果你端起架子,天天拿出一副宣教者的姿态,工作很难开展下去,基层工作千万不能想当然。傅老师鼓励我们要学习历史、学习哲学、多读名著。自己平时的生活虽然限制了自己的经历和眼界,但是从历史和经典之中,我们能够培养出思考现实、审时度势的能力。从傅老师的讲述中,我感悟到时代是好是坏,具体到个人,不是绝对的。能洞察时代潮流,把握趋势走向,并时刻做好准备,困顿中不忘进取,艰难时心怀希望,纷扰时有所坚守,方能成为时代的宠儿。
“法学硕士有他们的长处,你们法律硕士也有自己的长处,你们有法律以外的专业背景,如果再把法律学好,再把法学知识和以前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无异于有两个翅膀。”在谈话的最后,傅老师又殷切地表达了对我们的真挚鼓励和殷切希望。当我们走出老师的办公室,离开明理楼的大门,我们发现,明媚的阳光驱散了上午的阴霾,眼前的清华园明丽宜人,而老师的慈祥神色和睿智话语亦如这冬日里的暖阳,照亮了我们些许迷惘的心……
【记者手记】
采访中,傅老师总是不断地提及在其人生际遇中总会不时遇到“贵人”,命运在冥冥之中给予了他很多机会。然而从傅老师的讲述中,笔者却认为其所谓“贵人”之辞,一则源于傅老师内心所秉持的感恩之心,二则在于其恪守的谦虚之度。其实对于老师而言,最大的“贵人”莫过于其自身!无论于人生的任何阶段,不管面对怎样的生活境遇,傅老师从未停止过追求和奋进的脚步,从没有降低过对自己严格的要求,从未泯灭其沉心学术的高远之志向。即使身处安逸的生活状态乃至于已然在众人看来可谓“功成名就”之时,傅老师仍不忘初心、孜孜不倦、上下求索。所谓“花香蝶自来”,实此之谓也!愿以师之感悟和教诲,与诸君共勉之!
采访撰文:直凌霄、涂晓婧(2013级法硕)